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校园文学
“觉女”“抗女”人物形象系列微课题研习成果汇总
发布时间:2022-07-08作者:供稿:李永老师供稿点击数:1111

说明:

1、“觉女”“抗女”是“觉醒的女性”“抗争的女性”临时性非规范缩写。

2、统编版高中语文五本教材编辑体例有讲究,在按若干人文主题编排单元内容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梳理的话题线索,比如“觉女”“抗女”“渣男”“英雄”“国士”等等。把这些内容梳理出来,不仅有阅读的趣味,更有写作素材积累之效、思维冶炼之功。这里展示高二2班、7班同学们合作研习“觉女”“抗女”系列微课题成果,呈现形式是简练概括人物事迹和典型意义。马克思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从读者和教者的角度看,文学作品表现这个命题当仁不让。(指导老师:李永)


国内

氓妇(《氓》)

2班单梓琪组:(在婚姻与爱情方面的觉醒)氓妇是一个普通平民女子,善良单纯。她与氓相恋时,对待感情真诚而热烈。但当她发现氓移情别恋负心薄幸后,反思并清醒认识到了男子的本质,毅然放弃幻想,告别过往。

2班向尚组:氓妇原本十分爱氓,但在面对氓的背弃时觉醒,对氓的行为进行愤怒控诉,不啻为女性追求独立的第一声呐喊。

2班马婷组:原以为憨厚老实的丈夫在婚后露出狰狞面目,氓的妻子决定不再顺从忍受,也不自怨自艾、自寻短见,而是愤怒斥责,毅然决裂。

7班苏仕钊组:当初爱情的朦胧和异性的吸引使她感性占据了一切,本以为是良人常伴,不曾想是一场下流俗人的低劣戏码。遭受欺骗、家暴、贫苦和孤独,氓妇最终觉醒,不再像少女时期“将子无怒”,而是清醒地乘车回故里。也会静静地回忆少时的欢欣,但深知爱情使女人迷失,难免桑叶般其黄而陨的结局。这是面对男权作恶的可贵觉醒。给当代女性好好上了一课。

7班黄馨芸组:从对爱情的期待与向往到遭到抛弃,认清了氓的本质与婚姻的价值,氓妇在失败的婚姻中逐步觉醒。勤劳善良却不失坚强的劳动妇女,纯洁、多情、勇敢、无私、冷静。

7班林兴组:被氓抛弃,看清其本质后深刻反思,勇敢决绝、清醒自知。

7班刘今昊组:遭遗弃后坚毅决绝,虽无对未来的展望,但至少摆脱了暗无天日的婚姻生活。

7班周瀚章组:前期沉浸在恋爱生活的甜蜜中,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最后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7班周梓溢组:认清渣男本质后坚定地与他一刀两断,值得当代爱情婚姻中的受害女性借鉴。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

2班单梓琪组:(在封建家长专制威权的逼迫下以决绝的方式实现了对爱情的保卫)家教严谨,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女子。嫁与庐江郡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

2班向尚组:刘兰芝在经历了顽强的反抗后绝不屈服于封建礼教,对爱情忠贞不渝,最后选择殉情。

2班彭雅欣组:刘兰芝选择投河自尽与无情的哥哥斗争,体现了她对哥哥和婆婆压迫的反抗。

2班马婷组:刘兰芝与丈夫恩恩爱爱,但是霸道婆婆太过专横,强行破坏婚姻。刘兰芝便昂着头离开丈夫(家)。

2班邓亦杰组:勇于抗婚,反抗礼教,势单力薄,以死明志。

7班黄馨芸组:(东汉末年)一个勤劳、善良、有才的美丽女子,具有了不起的反抗精神,但她的反抗行为也有软弱、偏激的一面。

7班林兴组:在巨大的古代封建思想压迫下,空洞的配婚制和保守的家长对刘兰芝 的爱情百般骚扰,最后她凭着坚贞不渝的爱情和顽强的反抗精神,相信对封建礼教宁死不屈就可以守住二人纯洁的爱情,毅然投水,表现出她是一个勤恳、忠实、自尊心强且敢于反抗旧俗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

7班苏仕钊组:刘兰芝本是温婉女子,最终刚烈殉情。当她被焦母驱遣,她不卑不亢、从容镇静地离开。得知兄长不顾自己意愿答应郡守家求亲,兰芝在新婚之夜投水自尽,用生命反抗家长专制,捍卫自己的爱情。

7班周梓溢组:为了坚守誓言,反抗兄长为自己安排的婚姻在新婚之夜投水而死。

 

 

窦娥(《窦娥冤》)

2班单梓琪组:(对封建黑暗欺压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窦娥是一个信守封建伦理纲常,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妇女,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且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

2班向尚组:窦娥在遭受命运不公时,能毫不犹豫的站出来与封建邪恶势力进行抗争。

2班马婷组:面对张驴儿父子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倔强坚定。

2班邓亦杰组:为婆婆牺牲自己,发出对黑暗时代的呐喊。

7班黄馨芸组:反抗社会的失序、男权的霸道。

7班林兴组:腐朽的封建社会中,贤惠孝顺,质朴善良,具有强烈的 反抗精神的平民妇女形象。

7班刘今昊组:有孝心、善良、安分守己、忠贞、有反抗精神。

7班苏仕钊组:既善良温顺,又刚强不屈。她善良、多愁善感,但是又非常勇敢,敢于反抗封建势力,是中国艺术长廊中的一颗明珠。在家庭,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在公堂,她面对贪官酷吏据理争辩;在法场,她指天骂地发下誓愿愤怒抗争;死后鬼魂诉冤,一争到底。那样一个年代,窦娥独树一帜,试图冲破封建之门,有不破不立之势,真觉女也。

7班周瀚章组:因为夫君早死而被张驴儿威胁与其结婚,窦娥誓死不从,虽然因为昏官的错判被处以死刑,但是她勇于抗争精神和勇气是当时社会女性精神的代表。

7班周梓溢组:她向天地、日月、鬼神发出一连串强烈诅咒,反抗了黑暗势力欺软怕硬和司法腐败。

 

 

杜丽娘(《牡丹亭》)

2班单梓琪组:(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方面的觉醒)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结合,此后就追求梦中情人,思念成疾而死,被埋葬梅花观中。后柳梦梅果然来此,她随即复活,与其结合。

2班彭雅欣组: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勇敢捍卫爱情。开始觉醒的标志(个人认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

2班马婷组:

王熙凤:强势女人的典型,不愿过一般的大家闺秀生活,不按照往常女子形象要求自己,敢于作为。

2班邓亦杰组:

林黛玉:在和贾宝玉的长期相处中,关注点从个体到所有女性,咏叹男权制度下女子薄命。

7班黄馨芸组:

贾探春:精明能干,有忧患意识,在家族的变迁中不断认清家族衰败的必然结局,思想“觉醒”,想要努力挽救家族命运并与家族陋习抗争,终是为时已晚,无法实现抱负。

林黛玉:心性高远、目无下尘,她追求婚姻的自由,却因“寄人篱下”,终与贾宝玉有缘无分,后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现实表示最后的反抗。

7班林兴组:

林黛玉: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的女子。

尤三姐:红楼梦里难得貌美且清醒的女子形象,性格奔放刚烈,大方追求爱情,嘲弄贾家父子对女人的玩弄。

7班刘今昊组:林黛玉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着女性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女性想要挣脱封建枷锁的表现。

7班周梓溢组:与贾宝玉私定终身,反抗 “父母之命”的封建包办婚姻。

 

 

祥林嫂(《祝福》)

2班单梓琪组:祥林嫂是个具有反抗性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尽管她的反抗充满浓浓的封建迷信封建礼教色彩。她一生的反抗活动主要有四次:逃、撞、捐、问。

2班向尚组:祥林嫂在婆婆为给自己的小叔子凑彩礼钱,要把她嫁到深山去时,拼命反抗,就连头也撞破了,体现了祥云嫂富于反抗精神。

2班马婷组:想逃出封建礼教的安排,改变命运,但仍被婆家送去深山,最后沦为乞丐,抗争失败。

2班邓亦杰组:在吃人的社会中奋起反抗,却没能挣脱桎梏。

7班黄馨芸组:反抗封建礼教(妇道)与天经地义的神权,但最终命运仍以悲剧收尾。

7班周瀚章组:“逃、撞、捐、问”,对于封建礼教、愚昧迷信,她曾有过反抗、有过质疑,最终却还是被黑暗的现实所吞噬毁灭了。

7班周梓溢组:在封建礼教迷信的泥沼中抗争最后走向死亡的深渊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

 

 

鲁侍萍&繁漪(《雷雨》):

2班单梓琪组:(自我意识与婚姻爱情的觉醒)鲁侍萍本是大户人家的女佣,被少爷看上后与其相恋,剩下两个孩子之后被抛弃。被弃后本想自杀,因虚弱的二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此后看清了旧情人的真面目、现实的冷酷,毅然与过往告别,努力地生活。

2班向尚组:鲁侍萍被鲁四老爷辜负了之后坚强的活了下去,变成了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的女性,并且不再为情爱所束缚。

2班彭雅欣组: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后,看清了封建大家庭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不愿和象征封建的周家有任何交际。②繁漪反抗封建家庭男性的绝对主导权,将旧社会家庭的黑暗与罪恶暴露在幕前。

2班邓亦杰组:与过去决裂,自主意识觉醒,不接受周朴园的补偿金、赎罪钱。

2班马婷组:繁漪有反抗精神,敢爱敢恨,不愿受周朴园冷淡、禁锢、专制,敢于冲破封建纲常,追求爱情。

7班黄馨芸组:鲁侍萍具有独特个性,勇于打破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历经三十年磨难后在思想上觉醒并通过言语与行为反抗的旧中国劳动妇女。②繁漪有强烈的反抗性和决绝的道德承受力但同时带有明显的传统女性的依附性。

7班林兴组:鲁侍萍是底层少女,被爱情抛弃,命运悲惨,却依旧坚强地倔强地 生活并抚养孩子,依旧质朴善良)②繁漪敢于反抗周朴园的治家规矩、权威。追求爱情。是受过一定进步思想影响的女性形象。)

7班刘今昊组:鲁侍萍,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

7班苏仕钊组:鲁侍萍,她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却又备受欺辱和压迫。三十年的悲惨遭遇与痛苦已经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让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②繁漪,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却没有一点儿资本家的惺惺作态;她敢爱敢恨,有独立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之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的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7班周瀚章组:鲁侍萍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但是她却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周家少爷周朴园相爱,被周朴园赶出周家之后觉醒,开始了新的生活。鲁侍萍是一个善良大度、顽强不屈、具有强烈自尊心、头脑清醒的下层妇女。

7班周梓溢组:鲁侍萍,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已让她尝尽人间艰辛,也让她更加勇敢坚强,这是对不公的命运的反抗,也是人面对苦难时的一曲命运挽歌。

可讨论:7班林兴组认为鲁四凤敢于追求自由恋爱。

 

 

刘和珍(《记念刘和珍君》)

2班单梓琪组:(社会现实与自我意识方面的觉醒)新时代觉醒女青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有求知精神,预定《莽原》。敢于反抗斗争,在校期间反抗以封建家长作风治校的有羽翼的校长。参与情愿,在惨遭屠杀时显示出了从容、勇敢、无畏的气度。

2班向尚组:刘和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英雄气魄,面对邪恶势力时的从容,以及不惧艰险的一腔热血,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希望和独立的信念。

2班彭雅欣组: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集会抗议(请愿)中牺牲。

2班马婷组:追求自由,思想先进,敢于牺牲。

7班黄馨芸组:一位富有斗争精神、敢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不为强权所屈、性格勇毅的爱国热血新青年。

7班林兴组: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她们是敢于反抗强权、专制,勇敢坚毅、追求进步、善良爱国的青年学生。

7班刘今昊组:刘和珍、杨德群巾帼不让须眉,先进青年女性,向执政府请愿,与反动派势力抗争到底。

7班苏仕钊组:刘和珍,在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她已然收到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反弊规,倡剪发;在北京女子师范时,受到鲁迅、李大钊等影响,坚持革命道路、平等权利,率领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发动反杨风潮,最后被强行拖出校园;在三一八惨案时,她欣然前往,为自身血脉、国家主权情愿,却不料一步踏入政府的罗网中,命丧国军手中。其志向远大,是先于当时一般女性的,这样的她,不仅包含着对自我人格的强烈维系,也满含着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忧虑与希望,是当时女性思想道路上的先锋,真觉女也。

7班周瀚章组:①刘和珍作为追求进步、思想觉醒的新式青年,勇于向专制强权反抗,牺牲于弹雨之中。②(《为了忘却的记念》)冯铿是民国时期潮汕最著名的女作家,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饭店被国民政府逮捕,2月7日被枪决,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在当时黑暗的时代,冯铿以笔杆子当作战斗武器对准反动势力。她认为文学可以为革命助威呐喊,可以点燃人民心中的火焰

7班周梓溢组:刘和珍、杨德群,面对中外势力勾结,上街请愿,不惧危险,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最终血溅执政府门前。她们是混沌年代中觉醒的新青年,身怀爱国忧民之大爱,奋力追寻向往的民主自由,朝气张扬。

 

 

黄新(《党费》):

2班马婷组:质朴纯粹,坚定勇敢,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忠诚。

2班向尚组:作为地下党组织的一员,一直以来坚持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最后时刻为了保护革命同志,义无反顾选择牺牲自己。

2班邓亦杰组:为了党与下一代,牺牲自我不畏强权。

7班黄馨芸组:一位机智果敢、忠诚于党且不拘泥于家庭,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并能义无反顾为革命利益献身的革命者。

7班林兴组:赤胆忠心,坚毅果敢,大公无私,不畏生死的地下党员。

7班刘今昊组:对党忠诚,与白匪周旋中勇于献身保护同志。

7班苏仕钊组:离开时步履匆匆,一张模糊的党证是她存在过的证明,一块银洋、几坛咸菜是她留给党的最后一份心意。当她的战友挑着沉甸甸的箩筐重回组织时,带回的不仅是你用生命守护的鲜脆咸菜,更是一个党员不求回报的深切爱意。她说她像“断了线的风筝,在战火中飘飘荡荡,迷失了家的方向”,可是她的名字早已与祖国紧密相连,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心底,为每一位党员、每一名中国人所铭记。她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革命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是觉醒女性的代表!

7班周瀚章组:一张模糊的党证是她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丝痕迹,一块银洋、几坛咸菜是她留给党的最后一份心意。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她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忠诚,是党员之楷模,女性之楷模。

7班周梓溢组:忠党爱国的一腔热血使顾家母爱都变得微不足道,理解丈夫、记挂同志可见其理性高尚,奉献牺牲更是无畏当前。

 

 

于小芹(《小二黑结婚》):

2班向尚组:中小芹作为新一代农民的代表,渴望进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快且富有反抗精神,对于包办婚姻,她敢于斗争敢于反抗,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7班黄馨芸组:在旧社会中冲破守旧家长的阻挠并敢于追求婚姻自由,对封建传统进行反抗。

7班林兴组:解放区新时代农民的形象,面对包办婚姻敢于抗争,追求婚姻的自由。

7班苏仕钊组:她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例如,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一个旧军官做续弦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两人并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她反对封建迷信,对她母亲的扎神弄鬼行为不予理睬。反对恶势力。当恶势力金旺、兴旺利用被窃取的职权设下圈套,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时,小芹毫不示弱,敢于面对面地以理抗争,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她是解放区新一代觉醒女性的典型。

7班周瀚章组:三仙姑的女儿,新社会中新人物的典型代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自己的权利,她的反封建精神是新式农民的鲜明特征。

7班周梓溢组:在旧俗的枷锁中挣脱,捍卫女性尊严,具强烈自我意识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

 

 

水生嫂(《荷花淀》):

2班马婷组:舍小家为大家送走丈夫去抗日,自己也不愿安居,亲自走上战场。

2班向尚组:丈夫参加地区队时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家里人的责任并不断学习进步。

7班黄馨芸组:抗战时期,追求男女平等,主动学习、履行社会责任、保家卫国。

7班林兴组:抗日战争时期深明大义、独立自强,勇于反抗的农村妇女。

7班刘今昊组:一反传统农村妇女形象,在解放思想、学习抗战本领中参与抗日、助夫杀敌,在与列强战斗中诠释进步女性的时代价值。

7班苏仕钊组:比起一般小说清晰独特的人物形象,水生嫂的形象缺少聚焦,较为模糊,与村中其它的妇女呈现“互文”式的关系——她们统一于“女性群体”的整体形象。处于国家、文化、民族走向的转折点,小说中以水生嫂为符号的女性群体形象有着历史的真实感。一方面,她们在“农村”这个承载着几千年旧社会文化的社会组织下生活、成人,具备着传统标尺下的女性美德——勤劳、本分......此时的她们在行事上是被动的,人身关系上是依附于丈夫的,这是旧社会给她们的框架。另一方面,她们在反抗”鬼子”这群超出传统框架的外敌时,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的观念,不仅以女性,更是以个体的身份担起了抵御外敌的责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束缚,在与丈夫的人身关系上逐渐掌握主动权。

7班周瀚章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家庭妇女们是传统善良的,也兼有抗日战争时妇女进步的思想。她们被抗日烽火锻铸得深明大义,在国难当头与丈夫一同保家卫国。

7班周梓溢组:学习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表现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

 

 

香雪(《哦,香雪》):

2班马婷组:思想的觉醒,不封闭、不逃避。表现为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对新事物的追求。

2班邓亦杰组:怀着对美好外界的向往,毅然走进火车,走进开放与进步。

7班苏仕钊组:作为台儿沟这一封闭山村的居民,香雪挤着看火车体现了她对外界的好奇。与凤娇更关注列车员“北京话”,购买尼龙袜、香皂等“时髦物品”,只关注物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香雪向乘客打听“配乐诗朗诵”、“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问矿业学院学生外界生活,体现了她对知识的追求。她不远万里上初中,换笔盒。自动铅笔盒体现了现代文明。她回家路上说“这样的”表明她对未来的憧憬、乐观,不再满足于凤娇一样落后、原始的生活状态。是女性落后、台儿沟原始状态的抗争,与贫困的斗争。

7班周瀚章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背景下,一辆途径台儿沟列车的开通,给以香雪为代表的,各自有着不同喜好的乡村少女们带来了许多外界新事物,从而激发了她们对于自己所热爱事物的追求。

7班周梓溢组:勇敢用积攒的鸡蛋换铅笔盒表现出对农村的封闭落后的抗争。

 

 

★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2班马婷组:科学精神。崇高的为民情怀和不辍的科学坚守,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女性的自尊、自信、自强。不只是具有觉醒、抗争精神,更多的是展示中国“她力量”。

                                    

国外

娜拉(《玩偶之家》)

2班单梓琪组:(在自我意识与尊严方面的觉醒)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因为丈夫海尔茂的变脸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2班邓亦杰组:小鸟破牢笼,“玩偶”终觉醒

2班彭雅欣组:认识到自己是婚姻中的玩偶,毅然决然离家出走。

2班向尚组:娜拉在借据一事中看清了海尔茂的真实面目后果断离家出走,她用反叛的行动向海尔茂证明了她是自由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而不是海尔茂的玩偶,供他肆意摆弄。体现了她的抗争精神。

2班马婷组:认清了丈夫真面目后觉醒,决心改变自己并出走寻求自由。

7班黄馨芸组: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玩偶地位,为摆脱玩偶地位,反抗父权文化的制衡,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夺门而出。

7班林兴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 观念,争取妇女解放,追求人格独立,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精神的反叛”的形象。

7班刘今昊组:从甘当丈夫玩偶到思想觉醒、认清现实并自我解放,不为传统男权社会所束缚,终愤然离家。

7班苏仕钊组:原来先是父亲后是丈夫的“玩偶”,曾为了治海尔茂的病而举债,又为不影响父亲而伪造签名,体现了她的责任感。当海尔茂暴露本性时,尤其是他看到两封信前后表现的不同,让她意识到“奇迹没有发生”。她敢于出走,不甘当“玩偶”,甚至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法律、宗教、社会等,体现了女性的觉醒和抗争。

7班周瀚章组:因借据事件认请在婚姻中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后,思想觉醒,毅然选择离家出走。

7班周梓溢组:认清与自己结婚八年的丈夫海尔茂只是将自己当作玩偶后毅然选择离家出走。

 

 

玛丝洛娃(《复活》):

2班单梓琪组:(自我意识与精神的觉醒与复活)少女时期时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并抛弃后沦为妓女。但在聂赫留朵夫的忏悔下,她深感触动并逐渐完成了精神复活与自我觉醒实现了蜕变。

2班彭雅欣组:在聂赫留朵夫的救赎下实现了麻木心灵的复活,唤醒了纯洁善良的本性。

2班马婷组:人性自我的觉醒,从自暴自弃的沦落中,从麻木轻浮麻木的心理,逐步觉醒,最后她人性中的善已经得到复苏。

7班黄馨芸组:19世纪末沙俄时期,她的觉醒属于堕落谷底之后灵魂上的觉醒,她虽处于悲苦境地却选择离开聂赫留朵夫,嫁给服苦役的政治犯,使聂赫留朵夫彻底解脱。

7班林兴组:历经摧残与沉沦后,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反抗黑暗 的男权社会,重拾尊严与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实现复活的底层女性。

7班刘今昊组:从一个流落风尘以取悦男性为豪的妓女到灵魂复活重新变成过去的善良女孩。不愿拖累曾经的爱人。

7班周瀚章组:因被诱奸怀孕而被赶出家门并堕落成妓女,在赎罪者聂赫留朵夫的艰苦努力下,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精神觉醒,并获得新生活。

7班周梓溢组:在经历了抛弃和流落之后,变得更加坚毅强大,实现了灵魂的重生,精神的复活。

 

 

乌尔苏拉(《百年孤独》):

2班马婷组:敢于探索,主动寻找出走的大儿子,一生操劳而没有怨言,以全部的精力经营整个家族,而家族正是在她死后陷入加速的灭亡。

7班刘今昊组:她自身乐观开朗,朝气蓬勃,浑身上下充满活力,她自身一反常态,具有家族人普遍缺乏的乐观情绪,她想要努力打破家族一切陈规陋习。

7班周瀚章组:做为家族的第一代,在孤独的现实中坚守对家族的责任感,守护、维系、支持着马孔多的布恩迪亚家族。

可讨论:7班林兴组认为美人儿蕾梅黛丝摆脱了家族命运的束缚,不顾世俗的规矩束缚。

 

 

 

 

欧也妮·葛朗台(统编版《语文》推荐书目《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

7班周梓溢组: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资助破产的表兄得知表兄变成追求名利的负心汉后拒绝痴心等待最后拥有巨大财富也全拿来做慈善

分享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