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
初二12班 皮安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记
翻开老旧的诗词,泛黄的书页间,一片薄如蝉翼、色泽暗沉的花瓣无声地舒展,与旁边的“落红不是无情物”相映照,仿佛在向谁倾诉着记忆深处的人与故事……
思绪随着花瓣上的纹路穿梭日月来到那个“漫街红遍”的深秋寒冬。
“老师,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捧着书拿到老师面前。
“让我看看,”老师抬了抬眼镜,看向我手指的地方,“‘落红不是无情物’啊……”
老师停了停,似乎是在想怎么样跟我解释才能让我理解得更加透彻。她朝四周看了一圈,我也顺着她的视线看。
不似其它地方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广州的秋日像是被天上的哪位神仙失手打翻了红粉色的颜料一般,乍一遥望去,层林尽染娇艳色,落英缤纷。枝头缀满生机勃勃的花朵,快活地舒展着笑颜;花瓣重叠缝隙间,洒下斑驳碎影。我望着那直面寒风、无惧冷雨的娇嫩的花,注意力被这梦幻般的景色转移,眼睛里折射出亮眼的光芒。
“老师,这个花叫什么?”
“这个花呀叫异木棉,又叫美人树。不同于别的花,她只在秋冬季节盛开。”老师的眸子里盈满笑容,语气温和地说。
“难道她不怕冷吗?”
虽说广州是南方城市,但偶尔一阵骤冷的风带来的寒意也不容小觑。
老师和蔼地道:“当然怕。你知道异木棉凋谢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这个问题难不倒从小生活在广州的我:“会变成一团团的棉花。”
老师捡起一片败在寒风下的花瓣,用手指捻着放在阳光下。她的手指因常年握粉笔而龟裂,在凛冽的风中更显干瘦。手中那嫣红的花瓣虽离开了树的滋养,却仍不退缩,张开手臂似是要临终前再次拥抱这个世界。
“是的,异木棉凋谢后,枝头上就会结成一团团棉絮,这些棉絮可以用来做柔软保暖的枕头。虽然树怕冷,但人们用了棉絮做成的枕头就不怕冷了。你不是想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意思吗?就像这异木棉凋落的花瓣,虽然青春不再永驻,但她把更多的营养留给了果实,把温暖留给了人们,自己则投入大地的怀抱,化为养分供养来年的花海和果实。”
“噢——”我点点头,似懂非懂。目光被老师轻放在书页间的花瓣夺去。
时间从花开花谢中溜走。又是一年街头红遍,一阵风吹过,纷纷扬扬下起了花雨。几年前身旁耐心教导的老师却没能再看见这童话般的景象。
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洒在书上,为那一抹黯淡的红色镀上了流光溢彩,照亮了记忆中美人树下的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我恍然间懂得——落红从来不是无情物,被看作无情只因她把身上的青春光华和无数辛劳尽数埋藏,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落红虽小,其情却浓。
碎暖
初二12班 何子昊
一个小纸条,飘落在时光长流中,泛起点点涟漪,很小,很暖。
儿时大概两三岁吧,父母拉着小小的我来庙里祈福。当时庙里的僧人在我额头上一点,念了几句佛经便从柜中拿出一张红红的纸条。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叫结神符,是和神祈求美好祝福的桥梁。在结神符上,父亲用毛笔郑重地写下“幸福平安”的字样,挂在了庙宇旁栽种的一棵大榕树的树枝上,现在重返庙中,看着父亲那豪放又不失雅致的字体,我感受到了一对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渴望,父母浓厚的爱这时不如往常的扑面而来一般凶猛,而是如这结神符一般,是零零碎碎的暖融。
上小学了,凭借着可观的成绩,我变得骄傲懒惰。主科课在我的脑中摇身一变成了一节节有趣却无意义的画画课。我的笔记本,课本乃至于练习本上满是我“光辉”的课堂上的战绩。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在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给了全班同学每人一封信。我的那封信有着最漂亮的花边,上面还写有“望上课不要开小差!画得越多,死得越快!”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笑,从心底里感谢老师给幼小的我的尊重和幽默。此后以这个形式他也给我写过几封信,他对我的期望和劝诫化作这些信陪伴我继续向将来的初中生涯大步踏进,让我心生丝丝暖意。
一次打着夏令营的幌子的军训让我记忆尤深。每天都要跑几千米。有时还要徒步走到7公里外的戒毒所里听讲座。不仅这样,让我寄予厚望的饭堂,反馈给我的却是难吃的饭菜。每天固定几样不变,还不能浪费。最后一天,我们和父母要互相写信给对方。在信中我才知道,妈妈常常在家念叨着我在夏令营的时候伙食怎么样,我有没有累着之类的问题。那封信中,我汲取到了来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和深切的期望,思念。
初中时,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一张寻人启事,我回想起之前的的一件事,那件事让我对这种寻人启事从可笑转为敬重。
一对夫妇曾在小区里焦急地拿着一沓纸,我接过一张,原来是这对夫妇的小女儿走丢了,去公安局报案后又匆匆赶回来印上数沓寻人启事便上了街。平时在外寡言的丈夫也在这时开了口,给我描述女孩走丢时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听罢,我迅速走开。几天后,女孩在离小区不远的一处车站被好心人找到,送回了夫妇的怀中,我无法忘却我在家中窗边望着他们从早到晚滴水不进地疯狂发寻人启事的场景。余光瞟向手中紧紧攥着的那张纸,我看到了一个家庭的团圆。
一个小纸条,还可以是对人们“小心地滑”的提醒,可以是无数初三、高三学子面临中考、高考时立下的拼搏目标,可以是李老师临别对我们的期待。它承载了太多的温暖,零碎却充满希望。正是这些零碎的温暖,交汇成了我人生路上面对磨砺的信心和勇气。
杨梅
初二12班 岑羲
那天,捧着刚收到的一个快递,仔细一看地址,原来是姨妈寄的。我瞬间闻到了清爽而酸甜的香味,打开一看,杨梅个头饱满,颜色如火炭,陪衬在旁边的绿叶鲜泽,这让我思绪不禁飘回了从前.......
姨妈格外钟爱杨梅,她在家后边的山坡上买了一块地种杨梅,每到六月下旬,姨妈都会带着我上山采摘杨梅。
又是一年盛夏,姨妈决定带我去摘杨梅,我不亦乐乎,带好帽子,背上竹筐,整装待发。一路上,我灰溜溜的跟在姨妈后面,因为对山路不太熟悉,好几次险些跌下沟去,多亏身边有姨妈引导,才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爬上自家的山坡。
立于杨梅树下,抬头望去,满眼都是杨梅,大的与汤圆相仿,小的如弹丸。绿,白,红,紫,杨梅成熟度不同,便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我偏爱紫中带黑的杨梅,入口甜中带酸,极耐咀嚼,果肉啃完只剩白色内核。有时候寻思着,把这些核埋在土里,明年长出新苗,那是属于我的小杨梅树,就委托小姨精心照顾它。小姨的果园会有更多果树,收获更多。
当时对于身材矮小的我来说,摘杨梅是件极其麻烦的事儿,每次要摘的杨梅就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可就算踮起脚尖,也还是够不着,我只好“坐收渔翁之利”负责吃。姨妈一刻也不闲着,只见她把梯子一架,往上一爬,剪刀麻利得在树梢间穿梭,剪下的杨梅果上有枝,枝中带叶,姨妈说这样能维持杨梅的新鲜,不一会儿,一筐筐都装满了杨梅。
回家路上,我管不住嘴,忍不住塞了一颗进嘴,姨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个小贪吃鬼,等姨妈回家做冰镇杨梅给你吃。”回到家里,姨妈将部分杨梅放入盐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放入冰箱保存。用这种方式制作的冰镇杨梅能最大限度地留住杨梅的原味。终于做好了,我迫不及待送一颗入嘴,咬开,汁水四溢,果肉柔软,酸酸甜甜的滋味漫上心头,清清凉凉的口感消暑解渴。于是我开始放肆的品尝,直到肚圆牙软才肯罢休。
可是,近年来,疫情的蔓延导致我回姨妈家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回去了,也不一定碰上杨梅的季节。但每年六月,姨妈还是会摘杨梅,不辞千里将杨梅送到我家门口。
一颗小小的杨梅,它凝聚了姨妈对我的关心,我对姨妈的挂念,更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亲情得到传递。我拿起一颗洗净的杨梅吞下,果然,还是那熟悉的味道,我仿佛坐在杨梅树下乘凉,仿佛感受到了那带着一丝酸甜的风,仿佛又看到了姨妈劳动的身影,仿佛又听到了姨妈亲切地喊我名字…….
因为热爱,所以所向披靡
初二12班 廖雅馨
“在恐惧面前,我是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谷爱凌一跳成名后,她的金句和事例在各个平台上迅速流传,数不清的人为他点赞。确实,冠军、学霸、美女姐姐,这些标签让她如钻石般璀璨。
我被她身上那股执着与热爱,坚定与勇气所折服。为什么滑雪?因为我喜欢,为什么成绩好?因为我乐意。这不是一本无脑的爽文,而是在现实中用热爱变出了一场魔术秀。
我不禁联想到双减,在繁重学业堆积出的未来与向往梦想的星辰中,你选哪个?双减后,课后业余的时间变多,有人选择自己努力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有人选择为热爱拼搏,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锲而不舍的追寻下去。两者都很好,且出自同源: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有时间阅读。因为热爱,所以孜孜不倦研究数学题的解法,因为热爱去搜集历史文献资料……
双减让我们的热爱掺了一份自由,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认清自己的不足,接下来应该往哪里努力。成功时,我们享受自己摸索的乐趣,失败时我们体会那种悲伤与恐惧。失去助力,靠着自己也要踏出一片天地。
因为热爱,让人每天坚持练琴,因为热爱,让人坚持练习素描,因为热爱,让人在被球击中后一次次爬起,扣发。双减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触摸这片广袤的世界,让人看见人生的不同可能。
为什么要双减,减去不必要的重复作业?减去躺平的心态?减去被作业压得疲惫不堪的负能量?这不仅仅是减法,更是加法。加上了这片世界更多样的可能,加上了自己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加上了更多更多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对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我们所向披靡。
长板凳
初二12班 余芊怿
“走独木桥喽——,走独木桥了——。”
“小心脚下有鲨鱼,弟弟,快过来,快点喔。”
这时坐在长板凳上的,让开了。原来表弟表妹他们在又细又长又旧的长板凳上“走独木桥”。
在外婆家我见过长板凳,三个不那么长的长板凳围成一圈,靠墙那边横了两个长长的“独木桥”。就这样,在这间陈年的房子中,一楼摆着三张方桌,九个长板凳,两个“独木桥”。外婆家的长板凳也有些年头了是外公以前亲手整的,虽然外公如今已去天堂享乐,但这个长板凳却依然在外婆屋头放起。
“独木桥”这个游戏不仅只有表弟表妹他们玩,也是这个村中每个娃儿小时候的游戏,家家户户都摆着这种凳子。小时候,细细长长的木头被支起,我被外公抱着在上面学走路,外公那双温暖大大的手托着我,我小小的脚踩在上面,摇摇摆摆,像个小老头一样,而旁边的大老头却笑得嚯嚯。或许那日的阳光很美,落在了外公那苍老而带着慈祥笑容的脸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幺儿,搬两根把凳子出来啊!”原来是妈妈和外婆还有隔壁的嬢嬢啊,婆婆啊都准备好了啊,我赶忙搬了两根长板凳出去,放在一起,好让外婆,妈妈他们坐。几个长板凳围成团,每个人手里不是一把扇子就是一把瓜子,一边赶蚊子,一边嗑瓜子,摆起龙门阵,都笑得嚯嚯嚯的。大家说哈这儿,说哈那儿,晓得摆些啥子哦,但脸上的嘴都咧起,几个婆婆脸上的纹都皱起展不开喽。天很热,但大家很开心,太阳没在半山腰,不愿下去,大概是想让这些劳累了一天的农民多开心一会吧!
重庆的冬天很冷,寒风呼呼,月色朦胧,在这个静谧的夜晚中,这一排的房子却亮的很,而在灯亮中,却有着一家的灯亮得更暖。妈妈的外婆带着外婆的姐妹来了,坐了整整的三桌人,桌上冒着热气,有着粉蒸肉,红烧鱼,鸡汤,回锅肉,香肠,腊肉......有着数不尽的美食,这时舅公举起酒杯说到新年快乐,齐刷刷的大人小孩的酒杯果汁碰在一起。在这个黄光中,热气飘扬中,一声“新年快乐”打破了整个宁静的夜晚,温暖了整个冬天,而这个长板凳是这美好的一年结束,美好的一年将要开始的见证人。
年老的长板凳,载着娃儿的快乐,老年人的悠哉,一家人的幸福,长板凳现在少见,但我却会把它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