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师生论坛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发布时间:2021-10-27作者:朱红丽供稿:初中生活部点击数:333

在工作中我会积累一些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思考的习惯,下面是一篇关于我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生活老师的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老师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老师,健康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固此,我在管理好学生宿舍各项工作的同时,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医生",我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及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小A在外校读了六年的小学,现在是外校初中男生,分配在我管理的班级里,初一安排宿舍的时候,我接到几个家长电话,要求不让自己的孩子与小A同宿舍,我在心里就特别留意小A这个同学。

小A自理方面正常,老师交代的事情能够认真完成,小A生理上有个毛病,就是一躺下休息就打呼噜,呼噜声特别地响,影响到宿舍同学的休息,在小学老师那里我了解到,小A在小学时,因为打呼噜的生理毛病,同学们经常取笑他,小A在处理和同学们的关系时,过于偏激和冲动,导致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了。我还观察到,小A在宿舍不仅呼噜声影响到同学休息,没有朋友,而且小A喜欢偷听别人说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有时会不明原因的紧张,在一件事情上反复犯错,比如将鞋架上的鞋子弄倒,同学们提醒他,他又会不小心弄倒,情绪波动比较大,与同学们的关系比较紧张。我及时找到小A单独谈话,他将心里的担心与害怕告诉了我,他希望和同学们好好相处,但他怀疑同学们背后说他的坏话,他做错事,同学们会放大事态指责他,他因为打呼噜的毛病同学们不理他,说他影响宿舍休息,让他走读,小A不想走读,情绪就会特别激动,与同学们争吵。小A的这种自我评价低,情绪反复,不明原因的害怕紧张,是一种多疑的不良心理问题,我将小A的事情反馈给班主任和家长,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采取了家校合力帮助小A走出困境的方法,制定了帮扶措施。

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得到小A的信任,让他感受到我是真心对他好,爱护他,关心他。在生活上给小A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打呼噜影响同学休息的问题,建议他每晚睡前佩戴呼噜器,改变睡觉时趴着睡姿势,我在他睡着后,观察他打呼噜的时间,并做好记录,只要是有一点点改变和进步,就及时告诉小A让他继续加油。每天早晨我也会询问宿舍同学们睡眠的质量,晚上再与小A商量,如何进一步调整,小A非常配合,每晚都让同学们先休息,他帮我巡视宿舍的就寝纪律,等同学们睡着后,他才进宿舍睡觉,虽然小A在晚休依然会有打呼噜的现象,但是同学们看见小A在主动去调整和改变,老师也在不断寻找办法尽量减轻小A打呼噜现状,都不再与小A发生正面争执和冲突了,小A的心情也愉快了许多,更加信任我了。

与小A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又找小A进行了一次长谈,帮助小A发现和了解身上存在的不良认知:

      ①敏感而多疑,怀疑别人对他不友好,说他坏话。

      ②偷听别人说话就紧张,在一件事上不断犯错。

      ③对自己的错误不能正确面对,情绪容易冲动,与人发生争吵。

小A承认自己的心理方面确实存在问题,希望老师继续帮助他,我让小A学会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和僵硬的身体,用温和的语言和柔和的眼神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多疑,不去偷听他人讲话,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犯错的时候,不害怕不紧张,及时向同学道歉并改正。引导小A调整心态的同时,我还建议他分散注意力,多做一些户外活动,晚自习后去操场跑跑步,和正能量的同学一起沟通交流。

在校,我不仅在宿舍正面引导小A,还利用休息时间去食堂和操场看小A的表现,观察他的情绪变化及对自身的要求。我与小A的家长一直保持联系,建议家长给与小A情感和精神上的双层抚养,家长给予小A家庭温暖的同时,提高对小A人格方面的塑造。周末陪小A去练习他喜欢的篮球,加强小A面对挫折的能力,并对小A的身体状况加以改善。

通过我和家长的帮助及小A自身的配合和努力,初一一年时间,小A基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没有再与同学发生冲突,并且体谅同学们的休息,每晚坚持让同学们先休息,他才去睡觉。我也依然每晚都守护在小A身边,等他睡着后我才下班,在回家的路上,心中默念: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分享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