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积跬步,方至千里,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久。周一下午,冬日暖阳美如画,正是教研好时节,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公开课在图书馆8楼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今天的两节精彩的数学课来自于六年级的彭义华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和肖晓敏老师《圆的周长》。
精彩回顾
在《圆的面积》公开课上,彭老师教学组织生动形象,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大单元思想深入课堂,让学生梳理回顾了以往所学面积的推导和计算。给圆的面积公式引引出,指明方向,通过转化,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猜一猜的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化曲为直”,并分析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极限”思想,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形成过程,彭老师适时利用“学具”,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彭老师的大胆放手,巧妙引导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的操作,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这样的高效的课堂让人回味无穷。
课堂精彩绽放
在《圆的周长》这节课上,肖老师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重构,创设龟兔再次挑战,以乌龟围着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跑道跑一圈,兔子围着直径为1千米的圆形跑道跑一圈。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思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之处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测量活动,感受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点和限制,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肖老师课堂节奏松弛有度,教学环节紧扣,教学过程流畅。整节课,学生面对新的问题,主动探究积极探索,课堂内容充实,课程容量很大,老师全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数学建模的思想深入学生心中,肖老师深厚的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在场老师不由自主的点赞。
两位授课教师也针对自己的教学设想做了详细的阐述,抛出了很多值得商榷是问题及自己的疑惑供大家研讨、思考,让教研的脚步永不停歇。
且行且学且思,教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本次教研活动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下,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灵感,为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了强而有力的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