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相对更高标准和全新要求。新课标明确树立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英语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明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符合英语学习特点的分级课程体系,构建有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尤其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三年级英语教研组以2022年英语新课标理论为指导,结合上海教育专家周浦教授的解读,充分地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了以《Chapter 2 Helping Others》为主题的集体教研讨论会。组内各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以高效、高质、高速的特点,在短短2周的时间里就迅速完成公开课集体备课任务,构建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课堂,顺利地促成了此次公开课活动的开展。
此次公开课以学生素养立意,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围绕单元主题Helping Others 、Be a good citizen,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即传达一种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要学会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品质,进而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文明和美好的价值观。同时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
在教学目标上,教师们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单元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层次、有目的、多角度地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螺旋递进地细化课时目标,形成可操作、可检测的分课时目标,以此实现单元主题意义探究。教师将Being helping at the park作为第一、第二、第三课时,帮助学生对乐于助人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接着教师将Be a good citizen 作为第四和第五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乐于助人可以成为好公民,但成为好公民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行为和品质,鼓励学生在学校、在家里以及在公共场合积极实践,争当一名好公民。这样的一个安排从整体感知到整合输出,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有关联、有层次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
在课程内容上,教师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激活已知,建构新知,感知意义。同时,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编撰,力促内容呈现整体逻辑性和结构性。如第一课时的课本主图只呈现了学生们在公园的一个场景,但学生们为何在公园里游玩呢?老师们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具有衔接性,创设了学生们去春游的情境。第四课时Polly在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的场景,课本中并没有呈现Polly与孕妇的对话,但老师编撰了日常场景里有可能发生的对话,使得内容学习上更加自然流畅。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等,教师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实物道具、角色扮演、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歌谣,以及学生动手拍摄的视频等方式。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民谚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长征期间,各路红军尽管作战任务不同,面临困难各异,但不论什么情势,从上到下都团结成“铁板一块”,从而凝聚起巨大的向心力。为了帮助新教师顺利开展公开课,组内各成员之间发挥着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红军精神。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全程参与新教师的备课,从台下到站在讲台上的每个环节(备课思路-PPT制作-试讲磨课-板书设计-教案撰写)。成员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听新教师的磨课,事无巨细地剖析新教师存在的问题,真诚地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知识结构、技能等经验分享给新教师。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成长,星辰在银河中相辉映而璀璨,新教师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迅速适应和成长。
公开课后,教研组对此次公开课进行了评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课堂中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研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