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4点,低段数学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展了常规的教研活动,这次由刘永利老师带来了教研分享《深度学习,从学生的“活明白”开始》,
刘永利老师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片断启发了大家对如何引导帮助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进行了思考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怎样教才能算是深度学习的课堂?郭华教授在《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一文中提到,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必须要实现经验与知识的互相转化,教师要找到他们的关联处,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联想与结构活动,让学生的经验凸显意义,让外在于学生的知识与学生建立起生命的联系,使经验与知识互相滋养,成为学生自觉发展的营养。要想达成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找到学生的原有经验,这些经验有的是日常生活经验,有的是以往所学知识类化,并在学生生活中得以实践的经验,二是找到知识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处,选择一份符合学生现实水平的材料去激活提取,让外在于学生的知识可以从他们自身的经验中生长出来。通过对三个教学片段的梳理,发现进入课堂学习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明白及经验而来的。这些经验在进入课堂前是自带的存在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唤醒,激发和改造才能辅助当下的教学。这种唤醒、改造、激发和改造以往经验的活动便是活明白。
接着老师们纷纷结合了自己的教学谈了自己的做法,与会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从学生的活明白开始,让自身经验成为发现、建构知识的基础。搭建起原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脚手架,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亲切感,才能主动去思考知识的内在含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甚至没有觉察到自己是在学习知识,而只是在思考一个熟悉的对象,原有经验在思辨中不断去伪存真,由表及拟,从而生长出新的经验,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