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实外线上公开课的序幕一拉开,各学科精彩的线上课堂令老师们目不暇接。今天我想来介绍初三语文组的两节优质课。胡庆华老师的课题《范进中举》,上课班级初三8班。何塑老师的课题《范进中举》,上课班级初三6班。
首先,我借学校督导室李清老师给两位老师课堂的高度评价,来做概括性介绍:
两节线上公开课,首先体现了备课组的高度合作:上课进度一致,上课课件、作业等资源共享;其次形式活泼有趣,管理严而有爱,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关怀。
两位老师都是教艺精湛的老戏骨,文本把握准确、深刻,课堂呈现深浅适度,既能让学生深入领会经典的魅力,同时还能紧密结合中考的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训练。
特别值得同行学习的是,两位老师都能克服线上教学学生不在现场的客观不利因素,不但让学生都做到了准时进入课堂、打开摄像头,积极互动,而且所有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自觉分享,分享内容也很有质量,声音清晰洪亮,内容有的放矢,整体上让人感觉孩子们的自信大方。
接下来,我想谈谈这两节优质示范课的诞生过程。线上教学一周一次教研会议上,两位老师主动请缨,承担公开课,首先是因为两位对教学计划中的古典小说的经典作品非常喜欢,也颇有研究,而且这些作品对于学习文学鉴赏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然后,两位研究作品节选部分之外,研读相关情节和学术界对于相关内容的评价,有助于指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体察学情、知人善用,8班熊同学的主持和汇总各组同学搜集资料制作的课件都彰显出学生的能力,6班每一组代表的发言都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表达自信,很好地发挥了学习主体作用。
胡老师在课后备课组的评课会议上坦言,在给学生初读《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同学们对刘姥姥的印象是:为了上贾府讨生活连尊严都不要,任他们取笑逗弄;长得丑猥琐;没见过世面。对节选作品中各人的“笑”稍有感悟,能发现各人不同性格。基于这样的学情,胡老师就给同学们布置任务,读刘姥姥三次进贾府的情节(第6回、第42、113、119回),让他们仿照示例拟歇后语概括情节,分析刘姥姥性格;纵观各回目细节反映了贾府或当时社会情况。这样的作业设计和她确定课题《品读“刘姥姥”---小人物的文化解读》可谓高妙。
何老师的课堂如何做到从容淡定,细致温和,令人如沐春风的呢?她的解密是:前置作业要任务下达明确,给各组同学有探究的具体内容,相信经典作品的魅力足以点燃学生的能力。其实何老师设计课堂的精要,纲举目张,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的精彩点评以及充分肯定,和适当引导,惊艳了所有的听课老师。
下面是各位听课老师的评课意见:
1、胡老师教学设计高屋建瓴,善于促进学生细致读书,长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网络授课这个新领域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人物鉴赏方法指导和名家评价的理解分析将学生思考引向更高层次。
2、胡老师的前置性作业布置有趣有料。引导学生用歇后语的方式小结,可谓雅俗共赏,又符合人物特点,透着文化内涵。课堂上学生分析人物非常精彩,学生全面了解、深刻认识了这个小人物的特点,并将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价值的三个维度分析到位。师生对话精彩。
3、线上课堂,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自如。视频分享辅助理解人物。
4、学生发现了她最可贵的特点“能屈能伸”时,胡老师的指导最为亲切,颇具见地:让大家拨开浮云发现价值,阅读小说当以他人精彩故事,丰盈我们的人生。彻底摆正学生评价人物的三观。
5、何老师的教学设计精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开合自如。
6、何老师开场就提纲挈领地告诉学生《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古典小说中的江湖地位,带着学生进入了探寻之旅。重点突出,主线清晰,设计精当,学生训练有素,教师点评得当,学生主体性体现到位。
7、授课过程中学生自信分享,遇到条理清晰的学生充分肯定;表述欠妥时细致指导,游离到其它问题时先肯定后存疑,再厘清概念,评价精当。
8、何老师的课主要是探讨“讽刺艺术”如何在小说中体现,课堂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夸张手法的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层次分明,结合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很好!
9、何老师的这节课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同学们的课堂配合度,参与度都比较高。最关键的是何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评,启发很到位啊,还注意联系中考考题,讲到了补全事例的例子。最后,老师的总结也很到位,何老师的这节课是线上教学的一个好范例!整堂课如春风徐来,好!
两位老师率先开启了语文教研组的线上分享之旅,给了同仁们以良好示范。相信语文组所有同仁都能感受了这两节课的温度,从而更有信心克服困难,做好线上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