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教育科研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迈进,1月9日,我校隆重举行2023-2024年度教科研表彰大会。
会上,教科室主任姚小平首先对年度科研成果进行综述。
今年,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表彰范围包括课题类、论文类、专著、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德育)成果和公开课类等七项。此次评选方式为校外专家评审,最终评出的奖励成果有:
1. 课题
本年度学校社会课题立项共4项(市级课题2项,省级小课题1项,参与校外人员主持的市级课题1项)。
本年度社会课题结题共1项(区级1项)。
本年度,校本课题阶段性成果(即校内论文评奖)共计159篇(含小学教学32篇,小学德育30篇,中学德育管理50篇,中学教学47篇)。
2. 我校教师校外获奖论文11篇(省级9篇,市级1篇,区级1篇)。
3. 专著:本年度我校教师编写专著1部,参与练习编著1部。
4. 承担区级以上公开课和优课、微课获奖
本年度共表彰区级以上公开课11节,区级以上优课、微课、课例获奖3项
5. 参加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共14项(市级3项,区级11项)
6. 获得区级以上教学(德育)成果奖共3项(市级1项,区级2项)
7. 获得区级以上解题大赛、命题、试卷分析、下水作文共96项。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邝红军博士作为评审专家,对我校此次论文提交情况进行总结。
邝红军首先对我校教科研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随后,邝红军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十三章“方法的性质”为切入视角,看我校教师教研论文写作。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十三章“方法的性质”是教育哲学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章,它深刻地探讨了教育方法的本质和意义。邝红军从方法与生长的关系、方法与思维的联系、方法与经验的转化、个人方法的特征等方面,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透彻分析,他表示,教育方法应服务于学生的生长,适应不同个体和阶段的特点;方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方法要促进学生经验的转化,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反思,使零散经验系统化。
邝红军还对我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提出建议,例如要做“专家”,而不是“砖家”;要以问题为中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注重写作中的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书写规范,在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创造力等等。
党委书记魏传文宣读表彰名单。
获奖代表赖莉、王攀峰老师上台发言。他们分别回顾了自己的参评经历,从工作本位的角度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并表示,工作即科研,问题即课题,今后他们要在工作中成长,让教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事业,实现职业生涯的高阶发展。
获得一等奖人员上台接受颁奖,合影留念。
校长万清华做总结发言。万清华首先对获奖老师表示祝贺,他表示,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教师队伍提升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万清华鼓励老师们,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勤于写作,全体教师要以此次表彰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要有把问题课题化、课题成果化、成果品牌化的意识,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持续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相信此次教科研表彰大会的举办,将激励全校教职工继续投身于教育创新与科研探索,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初审:姚小平
复审:熊士军
终审:魏传文